首先要说的是,下文说的策略不包含择时,所说的都是策略本身

1.克服想当然思想

面对未知事物,尤其是没有什么经验的,想当然这种思想是一定要除去的。我先提两个问题,昨日A股市值最小的30%股票,是小于多少亿?A股当日成交额最小的50%股票,成交额是小于多少亿?是不是没什么概念,先想当然回答吧,然后跟果仁的数据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自己错的有多离谱。

为什么要克服想当然思想这么重要,这里有个心理学现象,人总是对自己特别自信,一旦你写下了答案,你就对这么答案的信心一下子提高了,别人的答案很大可能是歪理邪说,总之大概率没有你自己写的正确。股市中这个现象特别普遍,也常被提起,一旦你买入某只股票,就对这只股票特别有信心,别人买入的股票,肯定是垃圾,就算你几天后没跑赢别人的股票,也会觉得未来肯定是自己的胜出。

写策略也是,你会对自己写的策略特别认可,别人的策略如果收益低,那么就是垃圾,如果收益比你高,那么肯定是过度拟合了。

写策略还有个现象,你想当然的认为两个权重是1:1,那么是极好的,如果是2:3,就会觉得拟合了。可别忘了,你想当然的八成错的离谱。你想当然觉得不对的,很可能比你好。

所以这种心理一定要克服,没有一点根据,参数怎么能随便写?

2.拟合怎么来的?

创建策略就是拟合的过程。

创建策略时,第一步有个想法,价值型,成长型,小市值,超跌,小成交额,想法很多,先统统试一遍,发现小市值最好,而且遥遥领先,其次是小成交额。那好,别的策略我不做了,只做小市值和小成交额。相信到这一步还没人说存在拟合。

开始第二步,我觉得既不能太分散,也不能太集中,我要创建个4个股票的策略,采用模型2,简单排除涨跌停,不择时,排名大于等于7卖出,测试发现年化113%,真是感觉棒棒哒。但是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个策略有几个可变参数?虽然这个策略很简单,但还是存在一个参数,那就是“大于等于7卖出”,为什么是7,而不是5689或者更大?我竟然回答不上来,只能说,是我想当然觉得是7。做事怎么能想当然,何况是面对未知事物,没有任何经验,想当然这种思想是一定要除去的。于是我一个个验证,大于等于5卖出,年化95%;大于等于6卖出,年化113%;大于等于8卖出,年化116%;大于等于9卖出,年化117%;大于等于10卖出,年化114%;大于等于11卖出,年化114%。到这里就差不多结论出来了,大于等于9卖出是最好的,于是我就选择大于等于9卖出。到这一步,拟合就出来了,9就是拟合出来的,但是这个拟合相信大家都是还能接受的,毕竟9跟其他几个差别不大。

第三步开始就稍微有点技术含量了。刚刚一开始发现,5日成交额也特别好用,我得看看加入策略里会有什么变化,可以加在刷选条件里,也可以加在排名条件里。我这里举例子就加入在排名条件里,于是这个策略一下子有了3个可变参数,分别是市值权重,5日成交额权重,卖出排名。有三个参数后,策略怎么写的可能性那就很多了,权重比例可以是任意的,可能性是无限的。于是我先按大于等于9卖出这个条件不变,市值和5日成交额权重比例1:1,一测年化129%,有提高。但是在无数种写法里,如果我这么随便一写,就是最高年化,那真是太天真了。策略做到这里,最好就是用计算机自动测试,做穷举法,取最优解。作为人类,我稍微试了下,市值和5日成交额权重比例11:10,卖出条件为大于10,年化就到了135%。到这一步,拟合就会越来越多,这还只有三个参数,相信大家的策略参数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3.为什么参数调动就是拟合,而不是一开始想当然的参数有缺陷?

古代铸铁,知道铁是一个不错的材料,铁中掺入碳,就成了钢,性能就更好了,但是碳加多了也不好,这个比例是一个个试出来的,而不是随便想出来的。

即便是现在航空合金,也是各种金属混合比例试出来的,你要说几个金属1:1:1最好,这是说笑话了。没办法,即便是航空材料,也是不断试出来的。

但有个区别,做完材料,它是稳定的,未来也不变,但策略未来的好坏难料。

还是讨论上面的例子,为什么1:1不是拟合,11:10就是拟合?虽然11:10也很接近1。都是小市值小成交额策略,难道比例变了,本质就变了,逻辑就变了?既然逻辑不变,为什么年化高的就是拟合?

   假设上面的例子中,将比例调整为3:1,年化收益能提高50%,那是拟合了?还是原来1:1的参数有缺陷?我认为是1:1的参数有缺陷,毕竟是想当然写的,能是最好才怪了。

   假设上面的例子中,参数3:1,年化180%,参数1:1年化130%,你选择哪个实盘?这就涉及下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策略可信。

4.什么样的策略可信?

这个问题在我的帖子从科学和哲学角度漫谈 没有逻辑的策略 的该怎么相信”讲得很多,这里取其关键部分。

有个无限的口袋,里面装满了红球白球,没人知道真正的比例,但先取了2400个球,发现红球比白球是64,你正好要赌球,你怎么下注?肯定下注红球出现的概率大吧。但事实上未来红白球比例会不会变化没人知道,但之前的概率必定会影响你。

这时如果你发现还有另一个赌球,也先取了2400个球,发现红球比白球是82,这时两个赌球选哪个去赌,相信你更愿意选这个吧。

股市就可以认为是这个无限大的口袋,07年至今2400个交易日不到点,你正在下注,按照你以为的大概率下注。你所谓的大概率也好,经验也好,都基于历史的表现。

给你两个黑箱策略,告诉你逻辑一样,检验都从07年开始,一个年化200%,一个年化250%你有什么理由非要选择年化200%的?又凭什么咬定250%的是过度拟合,200%不是水平不行?

未来那个黑箱好,我不知道,但让我选择我肯定选年化高的,因为我找不到年化200%未来会比250%好的理由。生活中的经验多数是,成绩好的总是那几个,工资高的也是那几个,逆袭确实有,但是少,我总愿意相信过去表现好的。

5.高收益的策略未来一定比低收益的好?

上面说这么多,就是为了说明,都是一样的逻辑,没理由去选年化低的策略。至于未来表现哪个好?

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策略逻辑一样,未来谁好谁坏不知道。但逻辑不一样的策略,未来还是高收益会更好。

 尽人事,听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