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拜访纽约千亿美金对冲基金的所见所闻!》】

作者:郭涛 CFA             浙江贝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对冲基金人才协会秘书长


一个千亿美金对冲基金的终极思考

一个管理一千六百亿美金,排名全球前三大的量化对冲基金是如何定义自己的?一个相当于一万多亿人民币的对冲基金,想想都觉得可怕。这个庞然大物放在中国又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国内最大的对冲基金也就在几百亿人民币,未来的路还很长。

我有幸拜访了公司最早的合伙人,在管理60几亿美金时就已经加入了。他们如何定义量化的?量化就是fundamental views implemented systematically,基础的观点系统的执行,就是量化投资。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alpha?他们认为那些cheaper廉价的,liquid流动性强的,transparent透明的和easy to find容易找到的的都不是alpha,比如一个按照风格偏好的多空对冲基金赚的钱就不是alpha。这个很好的解释了2014年底在国内出现的alpha基金黑天鹅事件,因为几乎所有的多空基金都在做多小盘股,做空股指期货,赚风格的钱,这种对冲本质上是廉价和容易复制的,所以不能算是真正的alpha,所以在大盘股暴涨时,整个市场的基金都发生了巨大亏损。还有的例子就是按照简单的趋势跟踪或者趋势反转交易来获利的CTA基金赚的钱也不是Alpha。

真正的alpha是属于基金管理人自己的,独家的,不可复制的,与市场相关性低的。这种盈利的能力来自于研究。这个公司的每年针对市场的研究论文居然排到全球前10,要知道那些机构都是全球顶级的大学,而一家对冲基金对投资界的学术贡献,居然丝毫不逊色于一个大学。研究是第一生产力,而管理人自己的alpha则来自于自身对于这个市场前瞻性的研究。

那么话说回来了,是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策略就一定不好用呢?他们的回答,不是。而且针对这个问题还发表过论文,原因在于投资者的behaviour行为,不会很容易改变,比如说追涨杀跌,一旦股价大幅下跌反弹回本后在成本线会有大量卖压,这些存在了几十年的市场观察,依然有效,无论做多少投资者教育都不会改变。所以策略虽然需要与时具进,但在一定时期还保持有效。

量化VS基本面?

到底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基本面派是深挖个股,把这个股票的产品线,财务状况,管理层,行业变化和资本支出计划等各种与公司发展前景有关的基本面信息深度挖掘。筛选出来的投资组合股票数量很少,平均也就是十几支到最多几十支。量化派是把尽量多的基本面信息和它们对股价的影响,进行回测,编成模型。投资组合包含的成分股可以到上百支,甚至更多。

这次纽约之行看下来,除了少数几个以精选个股为主,或者以某几个行业为主的对冲基金,是以基金管理人的经验,对行业的理解和深度挖掘基本面信息为主,其余大部分基金都是基本面与量化融合的。

比如有家专注于基建和能源的对冲基金,管理人有着超过20年的经验,对上市公司,行业发展,新技术和科技这些都了如指掌,量化基本帮不到忙,但在仓位控制上也会通过模型算一下估值作为投资依据,在择时上也会参考一些量化指标。

量化在主题性的交易面前极为有用,比如说brexit英国退欧,一个对冲基金可以不对这个事件有前瞻性布局,因为错误的概率很高。但根据事件结果做的的布局
和仓位调整是必须要准备的,哪些资产价格会受影响,幅度有多大,不借助量化模型是完成不了的。比如他们提到,今年即将展开的总统大选,因为两个候选人的施政方针差别如此之大,根据不同大选结果布局两个不同的组合就是通过量化筛选的。

有这么一家管理几十亿资产的基本面量化的基金,他们的研究人员清一色的理工科背景,包括学数学的,物理的,还有研究气象的专家。量化本质就是统计规律,所以预测天气变化和股价变化似乎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量化寻求的是一个可复制的,可预期的投资过程。一个投资者勿论怎么理性,都不可能完全避免人性的弱点,只要是人就会有自大,恐惧,贪婪和希望,而这些都是不利于投资的。而消灭这些人性弱点的唯一方法就是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