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年化收益率去极值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使用得当对于策略作者、审核者和订阅者评估策略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或指标。近日果仁在策略结果页面推出了“去极值年化收益”,其良好初衷值得充分肯定,不过,其“去极值”的概念和计算“去极值年化收益”的方法值得商榷。

        果仁推出这一指标,本来可能是为了遏制策略年化收益率虚高的现象,不过实际结果却可能与原来的意图正好相反。从对果仁商城策略的统计来看,策略去极值年化收益变化结果(幅度)与策略年换手率呈现高度相关的关系,原来年化收益率奇高的策略在按目前的方法“去极值”后即使将收益率减半了但还是无损于它们的“光辉形象”,而那些原来年化收益率较为稳定、换手率较低的策略在去极值后有的年化收益率竟变得不可思议(最初好像看到有策略的年化收益率为负值,但今天去看可能调整过了,没见有负值的了)。其实,所谓去极值,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只是扣掉最好的5%次的收益,而应该同时要扣掉最差的5%次的收益,最好和最差两端都是极值。就像体操比赛、歌唱比赛等,对评委的评分,为了避免偏差,需要减掉一个(两个或三个)最高分,同时减掉一个(两个或三个)最低分,而不能只减高分而不减低分,否则就不是去极值了。当然,是两端扣掉5%还是3%或1%更为合理、科学,也是可以再做深入研究的。但不管怎样,要明确“去极值”概念中的“极值”不仅是指收益高一方面的极值,也应该包括收益低一方面的极值。 

        另外,去极值的比例似应和年换手率或股票持有天数联系起来看,也就是说,可以根据股票平均持有天数或年换手率(做一个系数)确定去极值的比例。高换手率策略持股几天高收益的概念和低换手率策略持股几个月甚至跨年所获高收益的概念不可同日而语。目前果仁的做法是将持有才几天所获得高收益和持有几个月甚至跨年度的高收益同等看待,没有区分长线持有和短线炒作两种不同的策略类型,显然不大合理或很不公允。我认为,可以按持股时间对收益做每只股票每次买卖结果做标准化处理(比如用一只股票一次买卖的收益率除以持股时间),这样才比较合理。如果划分细一些,其实还应区别对待果仁自定的现有不同策略类型,但这对非商城策略可能有困难,暂可不做进一步细分,但以年换手率或平均持股天数做一标准化系数应该还是可以做的,因为这两个数据在果仁是现成的,用一个公式将它们和去极值年化收益关联起来则可。

        在统计学上去极值,是有很多方法可选的,果仁不妨多尝试,在内部尝试时应有基本的检验,相对合理之后再正式公布,凡做一事就必须做好。这比较符合果仁一贯的谨慎、稳妥原则。

         总之,去极值年化收益的概念很好,但不要无意中误导果友误读,有些工作还可以做得更细致、更严谨一些。

        @小心求稳-果仁网